成品加工
成品加工:
(1)梳鬃:蒸后的鬃毛用小鐵梳子梳一次,將鬃毛中的軟絨毛進一步剔凈順齊,達到根梢正,沒有成撮的倒根。
(2)捆把:捆成品把,每把重量為0.54市斤,把的底盤直徑為51毫米。捆好把,兩頭要平齊,圓周一致,外圍部分不留異色鬃條,梢部不能出現浮毛,根部必須墩平。
(3)驗收包裝:捆好的鬃把,驗收合格后包裝,各尺碼的鬃毛不能摻雜。逐個用紙包好,裝箱,以備外運
不起眼的豬鬃,讓他賺到四百萬
看似平常無奇的豬鬃,在武漢市新州區寶店村人手里就是財源,在有100多年的豬鬃加工傳統的寶店村,71歲的曾獻南老人是這一行德高望重的人物,這些年就憑著豬鬃手藝,他掙了三四百萬,村里的大戶多半是他的徒子徒孫,但這幾天老人家卻陷入了村里人輿論旋渦的中心。
豬鬃加工戶:“獻南啊,他只知道瞎吹,他兒子和他吵架跟他掀桌子”。
豬鬃加工戶:“他說我們有幾百萬”。
兩個月來,曾獻南一直在謀劃一件村里從未有過的大事,村里對他議論甚至氣憤,有人說他吹牛,有人說他瞎搞,更有人說他老糊涂出風頭,就連他的老伴現在也對他有一百個不滿。
記者:“大娘剛才說什么意思”。
曾獻南:“她說讓我們現在要平安度過,現在不做什么事也不缺吃不缺喝,本身想誠心誠意做好事,到頭來招惹是非”。
老師傅究竟招惹了什么是非?一切都因豬鬃而起。從他十幾歲作學徒起,豬鬃給他留下太多的疑問,解開這個謎團成了他有生之年*大的心愿。
曾獻南:“這件事如果做成了,可以說是我的終身的奮斗目標,而且目標實現了”。
記者:“要達到什么目的?”
曾獻南:“達到能引進400萬資金,建一個水煮加工廠,直接出口”。
為什么非得建這么一個廠子呢,這話得從頭說起。20多年前,他帶領著村里30多個小伙子辦起了一個豬鬃加工廠,那時的工廠雖然很落后,遠不能和現在、更不能和想要建設的豬鬃水煮加工廠相比,當時加工后的豬鬃只賣兩角錢一公斤,但在那時已經相當了不起,生意紅火一時。
曾獻南的徒弟 曾憲剛:“我們那一批有30多個人嘛,都是他的徒弟”。
曾獻南:“我說的當時這一批都是20多歲的小伙子,沒有媳婦,都是單身漢,誰想找個媳婦,優先提出的要求是進廠?!?/span>
曾憲剛:“進廠,那時候都是這樣”。
曾獻南:“我估計有二三十個吧?”
曾憲剛:“那有”。
記者:“您媳婦進廠了嗎?”
曾憲剛:“進了”。
曾獻南:“他媳婦叫張友菊,我記得清清楚楚”。
周友菊:“沒有什么條件,就是進廠有個工作就行了”。
曾憲剛:“一年三四百塊錢”
曾獻南:“那當然,當時的收入只有這么樣,那就跟農業收入翻了10倍“。